晒场的牛大力。封开县林业局供图
封开县江川镇林间的黑山羊。
封开县林业局供图
封开县的灵芝种植。封开县林业局供图
作为森林覆盖率高达75.46%的林业大县,肇庆市封开县被选定为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探索县之一。
展开剩余82%封开县以此为契机打出“组合拳”:科学规划林下经济产业布局,推动林禽、林畜、林药、林菌等业态协同发展;创新实施“一村育千树”项目并迭代至3.0版;深化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引导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并推行林下经济收益权登记管理,让“绿色收益”可抵押、能流转。
系列举措共盘活312万亩林地的“沉睡财富”,菌药飘香、禽畜兴旺、绿树成荫的“林下生金”画卷,正在封开的绿水青山间展开。
南方日报记者 刘舜欣 刘亮
林禽互动▶▶
生态养殖激活林下空间
在封开县长岗镇的珍爱农场,农场主理人珍姐介绍:“林下养殖杏花鸡是双赢模式——鸡群捕食害虫能减少农药使用,改善土壤肥力,既促进油栗生长,又提升鸡肉品质。”农场以封开油栗为主导,创新融合林下养殖、采摘体验等业态,探索出林下经济的共赢模式。
在大洲镇东坡村的山林间,上万只杏花鸡在山林间追逐觅食。“这些鸡喝山泉水、吃林间虫,肉质比圈养鸡更紧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杏花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下,大洲镇东坡村党支部书记和返乡创业青年刘佰秀,果断选定杏花鸡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探索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
如今,周边已陆续建成3个养殖基地,杏花鸡年养殖量达10万多只,每年为当地村民发放工资达60多万元。
林畜互补▶▶
黑山羊成产业新标签
“封开江川镇有什么农业品牌?”如今,林下养殖黑山羊,无疑成为最好的答案。
“林下空间非常适合养殖黑山羊,林子长得快,林下除草让人费心,但如今,林下养羊解决了这个问题——羊吃草是天然除草,加上林子少杂乱的灌木枝条,黑山羊活动起来自由自在,黑山羊肉质结实、味道更香。”江川镇黑山羊养殖大户叶子青说。
目前,他已带动镇周边5户村民一起养殖。“我今年养了约230头黑山羊,明年预计可增加至300头,如周围村民加入,我会帮助一起销售并提供技术指导,共同提升黑山羊销量和品牌。”
林药同长▶▶
南药飘香让小药材变大财富
封开县还将林下空间转化为南药生长的沃土,形成以牛大力、益智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铺就绿色致富路。
2018年初,广东麦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封开,并在杏花镇和罗董镇投资建设牛大力标准化种植基地。目前,该公司在封开建立起牛大力种植基地共5000亩,林下种植面积达1300亩。
为让当地农民享受到林下作物带来的效益,麦林公司除提供种苗外,还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和服务管理。通过科学规划适生品种,封开县构建了“长短期结合、多品种互补”的林下经济模式。
林菌共生▶▶
仿野生灵芝激活林业潜力
在封开县南丰镇的万亩灵芝谷,2700亩林下仿野生灵芝在树荫下茁壮生长。
作为灵芝谷的生产企业,广东仙草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有机鲜灵芝8万斤,市场零售价可达360元/斤。
为让灵芝产业效益最大化,封开县政府协调万亩灵芝基地所在的南丰镇跃进林场,整合林地林木资源、财政扶持资金等资源折算50万元转化为股金,联合企业以资金和技术入股,形成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三方持股的合作模式,共同参与项目决策建设和运营分红。
目前,全县已形成涵盖灵芝切片、灵芝面条、灵芝酒、灵芝全草茶等产品的加工体系,并建成专业化灵芝酒厂和灵芝面条厂。据介绍,该产业链已创造近千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年均增收约3万元,年产值超千万元。
“一村育千树”升级▶▶
林地“一地生三金”
封开县还创新实施了“一村育千树”项目,采用“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人+企业”三方合作模式,由村集体牵头整合盘活林地资源,引入专业苗圃企业种植经济观赏树,将林地变为美化绿地。由企业负责技术、管护与兜底销售,村民则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和收益分红实现“一地生三金”。
自2022年实施以来,“一村育千树”项目在封开迭代升级,如今已从1.0版本迭代至3.0版本。
3.0版本下,由政府统筹地块,国资进行投入产出测算、市场风险评估,按照投入产出效益确定投资规模,由承接企业负责日常运维和兜底销售,承接企业按销售额获取相应收益后,其余利润归国企统筹分配。
在南丰镇开明村,当地结合资源开展低效林改造,在120亩低效林地种植香樟等经济苗木,唤醒沉睡林地。“该版本能有效整合资源,既降低村级风险,又提升综合效益。”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版本已从开明村拓展至全县,预计年增林业产值超千万元。
■链接
从“林权证”到“绿色存折”
政策护航林下经济 机制创新破难题
为给林下经济“保驾护航”,封开县在肇庆率先印发《封开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封开县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
此外,经营主体在县域范围内可凭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办理流转交易、质押贷款等事项,建立健全林下经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就像‘绿色存折’,让林农的林下经济收益有了‘身份证’,拿着这本证,林下空间的经营主体能去银行贷款,让林子里的宝贝更好地转化。”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制度层面破解“资源变资产”难题,让封开林下经济既有生态“底色”,更有发展“亮色”。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热潮中,封开县不仅守护了青山绿水的生态底色,更在林下开辟出致富“黄金道”。如今,林下经济已成为封开县“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新引擎,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共赢,这是“林间淘金”的传奇,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诠释。
南方日报记者 刘舜欣
发布于:广东省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